上海商报:您怎么会走上艺术道路?
陆春涛:小时候随祖父住在崇明农村,常见到泥水匠在灶头上画山水、描人物,耳濡目染,我就开始学着东涂西画。15岁时得到黄若舟教授启蒙。1984年进上海外语学院美术专修班学习,1986年毕业,这也算是我正式学习绘画的起点,其间我又拜当时的班主任著名花鸟画家钱行健教授为师,在绘画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磨练。
您的艺术道路中有没有遇到转折?
陆春涛:从上海外语学院美术专修班毕业后我回到之前工作过的包装厂——上海市外贸精益包装厂做美术设计师,1993年辞掉公职,下海创办了嘉时达广告公司,自己任创意总监。创办广告公司的初衷,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当画家。别的不谈,要想办个人画展、出个人画册,没有投入往往是空想。另外,由于做过那么多年的包装设计,我当时想开个广告公司,还能和画画有点关系。没想到开了公司后,完全成了生意,把绘画扔掉了,直到2000年我一直画得很少,不过再忙也要忙里偷闲画上几笔。
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开展览是什么时候?
陆春涛:1988年我就开了个展,还是当时上海郊区第一个进京开画展的画家。那时没有钱,是父亲拿了为我存的“老婆本”给我开的画展。展览很成功,来了很多人,媒体也给予了大篇幅的宣传,但那时画是卖不掉的,也不卖画。做展览的目的用我父亲的话来说就是“吹吹牛皮,大大名气”。
上海商报:您是在什么时候“重出江湖”,脱离出生意开始画画?
陆春涛:2000年后,事业上相对来说比较顺一些了,空余的时间多了,就又重拾起了画笔。从事经营这段时间里接触了很多企业界和其它行业的朋友,他们对我也很关心,都希望我重新画画,为此也给了我之后重返画坛的诸多支持。
除了黄若舟、钱行键两位先生,您的艺术还受到哪些海派画家的影响?
陆春涛: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2003年前我基本以海派传统花鸟为主,2004年到2008年之间,我的作品处于传统与现代的断层上,只是那段时间我有点进退两难,一方面想跳开“海派”的框架,想摆脱师辈的影子,一方面又想自己有点小作为,所以,我试图对自己的海派传统进行修正,因为如果完全脱离了传统,只能是镜花水月。
什么时候开始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陆春涛:2003年之前应该说是比较传统的。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我在崇明闭门画画,偶然之间有了明悟,画了一批“瓶花系列”。这批瓶花和传统的瓶花风格不同,色彩和构图等都有明显的自我突破,同时吸收了西洋的元素,应该说找到一些自己的个人绘画语言,我在圈内的影响也是从“瓶花系列”开始的。在这基础上我又通过对西方色彩学理论的借鉴,画了一批色彩斑斓的“新写意花鸟画”;2005年,我曾三赴欧洲,画了一批地理地貌完全不同于传统山水的欧洲写生,尝试与中国山水画贯通,将中国水墨画与西方风景速写的元素糅合起来,之后在其它题材的创作中也不断吸收尝试,通过二三年的反复,我意识到已慢慢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方式和语言。
关键性的艺术风格转变是在什么时候?
陆春涛:第一次转变是从传统的花鸟画转到瓶花系列,瓶花系列有着“近观”(将花卉等景物放大至正常物体数倍,造成强有力的视觉惊艳)的构图特征;第二次则是2008年的江边、荒谷、荷塘系列,这一系列作品把重心放在广阔、旷远的表现上,以似是而非的物象改变了传统的识别经验,传达出新的审美理念。这几组作品和以前的作品最大不同在于探讨了虚拟空间和真实存在之间的距离,通过发现人类观照自然的别样角度,对新的水墨语言保持一种反思的态度。希望能透过东西方、古今和技术的眼睛来检验文化,述说水墨艺术本身和社会之间的关联。
能否谈谈对中国画的理解?对自己画作中“当代性”的理解?
陆春涛:中国画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区别,除了所呈现的形式、内容、技术……更重要的是观念和思想,当思想观念变化了,表现必然会产生变化。中国画最重要的传统核心并不是笔墨而是一种精神,我个人追求的是我理解的中国水墨的东方性,即所谓的民族性,而任何一种民族性一定有它的文化观念的区别。再具体一点来说,我追求东方的意境,在以前就是诗情画意,这种境界古今是相通的,只不过古人可能是小桥流水,而我们今天需要找到新的载体,比如说我画的荷塘,同样的荷塘你也能赋予它一种诗意、诗境。我的理解就是所谓的“当代”,从艺术家本身来说不管是图式,还是语言,必须靠近当代审美的情趣、意识,包括观念和方法。“笔墨当随时代”是千年不变的真理,而这个时代是艺术家所处的那个时代,是随着时间而变迁的不同的时代。你现在看不到那个时代的小桥流水,人的思想也回不到过去。现代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家居摆设等都变了,观赏者的审美情趣、眼光、观念、思想、生活也都变了,你的画所呈现的色彩、形式也必须变,变得附合这个时代观赏者的审美情趣。
您在寻求艺术突破时,有什么主导思想吗?
陆春涛:其实我的作品还是很趋于传统和当代之间,相互在冲撞、矛盾。评论家李小山曾经给我写过一篇文章,说我一只脚跨出了传统的门槛,一只脚在传统的门槛里就是不出来。中西融合思想是我在寻求某种突破时主要的方法论来源,对此每个人理解不一样,我是在追求一种新的意境,这种新的意境不是遵循古人的脚印就可走出来的,应该有大的突破。画画最后总是要给人看的,我的画也只能让能够读懂我画的人、能够欣赏并产生共鸣的人喜欢。那么欣赏者越多,说明我寻求突破的路越成功。
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是在不断广泛吸收各种文化过程中力求创造新的艺术风格,其中不少也做中西融和的探索?
陆春涛:其实当代中国画从林风眠、吴冠中到现在,确有相当一部分艺术家在走这条中西调和之路。举一个相反的例子来说,毕加索之所以成为毕加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他吸收了很多东方的绘画元素,他特别喜欢齐白石的作品,可见调和是东西方艺术家共同的追求。中西调和不是把中国画完全搬到油画布上去,中国当代水墨的特性不能改变,所谓调和肯定是舍短取长。中西调和最成功的还是林风眠、吴冠中两位先生,他们是真正找到了能打通中西绘画的共通点。
从您的丰富经历可以看出您对金钱与艺术的关系比别人看的更加透彻?
陆春涛:市场和艺术是平行的两条轨迹。我有一个比喻,如果将艺术家比作鸟,那么艺术家本人的修养是身体,政治与经济是两只翅膀。像我们这批画家都是从传统走过来的,在社会的变化中也吸收了很多新的东西,其中有利有弊。现代社会,什么商业行为都离不开包装,包装就要有财力的支撑,这种商业和艺术合作的模式似乎带来的是一种双赢的局面,似乎也是新的艺术家们生存与创作的必要条件,我不赞成对商业包装行为一味排斥或全盘迁就,但恰如其分的运用其为艺术服务要看画家个人修为。作为画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经济实力和社会关系固然重要,但如果艺术家本身没有实力,没有在艺术上下足功夫,别人还是不会喜欢这部分人的作品的。
第一次出售作品是什么时候?对自己作品市场价值的认可?
陆春涛:真正从卖画的概念说应该是1995年,当时北京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我的画册在北京开新闻发布会,日本三菱公司来买了几张,约一千元一尺,这在当时是相当高的价格。但真正对外卖画是2003年开始,当时价格也只是两千元一尺,但那时一些很好的艺术家都只卖一千元左右一尺。现在这些艺术家叫价很高,我和他们相比是相对低的,我不会因相互比较而涨价,价格么首先市场说了算,你乱叫也没用。其次画家心态要好,我们现在已经很幸福啦!画卖太多了也许没时间去实践去研究了。其实画家的画卖得不好和卖得太好都是件头痛事,只有画家自己去权衡利弊了。
什么样的藏家或者机构更喜欢您的作品?
陆春涛:近年有几家国际品牌的酒店设计师在挑选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时,喜欢我的作品。也许因为我的作品吸收了西方的设计元素,但是画中表达出的意境还是中国味道。至于市场表现从2004年“瓶花系列”开始,再到现在“荷塘系列”我一直很有信心的,当然表现最好的还是荷塘系列。
您对艺术创作如此讲究,那对生活的品位也不会差?
陆春涛:若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在艺术家中我算是有点要求的。尤其是画画的环境,我喜欢在舒适、干净的环境下作画。衣、食、住、行方面的讲究就因人而异了。其实这种习惯也许在绘画上也体现出来了,我是追求细节和完美的人。
现在每天画画的时间有多少?
陆春涛:只要没有应酬和出差,我几乎天天在画室。年轻时夜以继日地创作是为了追逐艺术家的梦想,而现在画画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状态,是一种精神和情感演绎的过程。
投资价值
当代海派画家陆春涛是一位善于思考、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画家,以花鸟画特别是瓶花出名,而近年来在水墨创作又有新的面貌示人,《荷塘系列》以风景图式视角和挥洒自如的层层色墨晕染,呈现出了中国花鸟画新的视觉效果,他从绘画的图像意义、风格规范和技法表现上都做出了难能可贵的探索,并在水墨画的美学思想和笔墨结构上不断寻求变革。他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创作节奏,由传统的水墨画创作向多元化发展,画油画,画瓷器,写文章,在水墨画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寻找到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就是陆春涛水墨当代性的体现,他从海派传统花卉画的高峰叠嶂中突围而出,站立在新的时代精神高度,继承拓展了由林风眠确立的“中西调和”的艺术观念,将西画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引入水墨画,借鉴中西方各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找到了足以表达新时期海派文化精神的绘画形态,建构起了海派花卉画具有当代审美意蕴的个性语言。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